有些急性子

有些急性子

有些急性子
jike

我對閱讀的一點新知

讀書,此處不是泛指學習這件事,只是談談讀書這件事,且只談非虛構類文學。算一算讀書這件事應該也有二十多年了吧,但是讀書的技法和實效依舊存在很多問題。每次讀完一本書,回想一下似乎又沒讀過。剛翻到去年寫的一篇讀書紀錄,但是書裡面的內容是一丁點也記不起來了

如何閱讀,語文課和英語課上講的最多了。但是面對的都是課文、文章,基本每一篇都講究個細讀慢讀。但是讀書這件事往往講究個 “三分鐘熱度”,過了一周,手頭的書就很難再次拿起來了。經典的文學著作,除了小說都比較枯燥。記得耐著性子讀了兩遍《鋼鐵是咋樣煉成的》,自此保爾・柯察成了作文中的常客;那些世界經典名著的大部頭就根本不敢打開,都不敢買。多嘴問一下大家的書架上有多少本未拆封的經典名著呢?

看完陽志平老師的《聰明的閱讀者》一書,參加完共讀營。發現了之前讀書時存在的很多問題。

讀書前首先是選書。書籍的質量關注過,但是挑選的標準有待商榷。例如我之前會找一些暢銷書或者新出的風口的書籍或者各大排行榜前面的書籍。並不是說這類書籍不好,只是這裡面夾雜著過多的商業屬性,書籍真正的價值反倒不是重點了。回看自己過去看的書,不能說都是價值不高的,倒也比例不低。陽老師在書中提到構建一個最小書單裡的選書標準:該領域當代最偉大智者的書、對該領域系統盤點的書、該領域源頭的書。照著這個標準,再去看看自己讀的書都是幾手信息。

再者,書到手,尤其是精心挑選的「書」到手。恨不得當成寶貝,希望從頭到尾一字不落的讀完,生怕漏掉一丁點信息,方能對得起這精挑細選、對得起這點書錢。但是就像上面說的,讀書就是靠這 「三分鐘熱度」,熱度一過,再貴、再精緻的書都可能同打入冷宮的妃子般不入眼簾。就有書在我的枕邊呆了幾個月未曾打開過,不知旁人如何。陽老師在《聰明的閱讀者》一書中提到了 「抽樣閱讀」 這一方法,真的是深得我心,是為此番情形專門打造的利器。抽樣在統計學中應用廣泛,一本書中抽出部分章節讀讀也能窺探全貌。拿起一本書,先看看目錄和序言,找找自己感興趣的部分開始讀;或者簡單粗暴的將書分層抽樣,抽對應的章節出來讀。不必將讀書這件事搞得過於莊重,也不必擔心錯過重點,就如同我這篇文章到處灌水一般,書裡面的水分也要擠擠嘛。讀著讀著感興趣了,或者讀到不懂的,再去看看前置的章節,閱讀的效率那自然是不一樣的。而且從頭到尾讀著讀著讀不下去,才最有可能錯過真正對自己有價值的內容。

之後,尋找書中的故事梗概、論點論據自然是大家長久以來閱讀重點訓練的部分。不多講不多說了。

最後聊聊做讀書筆記的方式吧。卡片筆記 —— 是眾多作家、學者使用的筆記方式,如納博科夫、盧曼、魯迅、錢鍾書等。我第一次知道這種筆記方式是《卡片筆記寫作法》這本書,這本書記載了盧曼—— 德國當代重要的社會學家,利用卡片筆記,一年讀完博士學位獲得教職,一生出版 58 本著作和數百篇論文。當時覺得這簡直是「內容生產力」的革命啊。我也要學起來用起來。卡片筆記讓我開始喜歡上了寫作。作為一個從理工科畢業的人,從小到大語文都是噩夢,從未想過從小學畢業以後還要寫文章。但是卡片筆記改變了我的認知,卡片極大的降低了輸出的心理負荷,寫作可以如此「隨意」。陽老師在書中將卡片分為九種,相較於《卡片筆記寫作法》中的閃念筆記、文獻筆記、永久筆記更容易在讀書的過程中應用,也更容易組織和整理。卡片筆記於我而言真的是「內容生產力」的革命,水字數從未如此簡單過,哈哈。


回想過去,圖書館和書店呆的時間也不長。為何突然喜歡讀書?裝?不盡然。面對生活和工作的困境,沒有人能指路。只能在書裡默默尋找答案。歷史的車輪滾滾碾過,如同歷史是周而復始一般。今日發生的一切,前人自然遇到過。迷茫的時候,書是最好的慰藉。

很推薦陽志平老師的《聰明的閱讀者》一書,不是廣告,不是廣告,不是廣告。

載入中......
此文章數據所有權由區塊鏈加密技術和智能合約保障僅歸創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