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急性子

有些急性子

有些急性子
jike

我是如何讓知識「增援未來」的?

今天重讀之前寫的文章,找到了這篇「舊文」。

  這個話題源於 5 月份一位朋友問我的問題:如何記住一本書的精華論點,並且隨用隨到。慚愧,一直拖到現在才回答。

​​
image

  這張圖不知道大家看到過沒有,大多數人的學習能力可能在高考結束時就達到了頂峰。我畢業於哈工大,母校的光環給了我一些「自信」,覺得社會不過爾爾,怎會難倒我。但是從大學走進社會的那一瞬間,自信就崩塌了,一系列的不順接踵而來。在這裡不討論教育制度的優劣,我想找找我自身的原因。

  學生時代,我的學習只有一個目的 —— 應對考試。但是進了社會,沒了「考試」,一下子不知道該做什麼,學校的學習也不適應社會的需要,一時間陷入了迷茫。

  思索許久,我發現還是得靠學習來解決,但是不能用原來的學習方式了。我想起了大劉《三體》中的一個計劃 —— 增援未來。未來太空軍政工力量會嚴重不足,用冬眠技術,把優秀的現役政工軍官送到未來,增援未來太空軍政工工作。以往的學習,是為了增援「期末考試」;現在的學習,是為了增援「充滿不確定的未來」。

  那麼就回到了文章開頭的問題:如何記住並且隨時調用一本書的精華論點。這裡有我目前正在探索和實踐的兩個理論和兩個方法:漸進式總結、增援未來和費曼學習法、間隔重複。

漸進式總結#

何謂漸進式總結#

  漸進式總結是著名生產力專家 TIAGO FORTE 在他的文章《Progressive Summarization: A Practical Technique for Designing Discoverable Notes | 漸進式總結:設計可發現筆記的實用技術》中提出的。

  我想有很多人有過這樣的想法,我們已經有了百度、谷歌等搜索引擎,為什麼還要去記憶內容呢?獲取知識其實是簡單的,但是獲取我們想要的知識並非一件簡單的事情。試問一下大家的收藏夾是不是堆滿了各種各樣的資料,但是這些內容被第二次打開的概率有多高呢?即使我們做好了分類,打好了標籤,等我們想要重新尋找的時候,也會選擇重新打開搜索引擎。

  我們讀的東西是好的,有用的,非常重要的,但是我們在錯誤的時間閱讀了它。所以如何確保現在我們學到的知識能夠應用於未來呢?TIAGO FORTE 給出的辦法是「漸進式總結」:

漸進式總結指的是在不同的時間段對某個信息進行小規模的總結和濃縮,並形成 **「原子化」** 的知識片段,同時盡可能保持其「可發現性和可理解性」

  這句話裡有幾個關鍵詞:不同時間段、小規模、濃縮、原子化、可發現性、可理解性。

  基於這幾個關鍵詞,我們設計一種能夠增援未來的筆記模式。

如何實踐漸進式總結#

  首先我們要具備銷售思維。預設未來的自己是一個刁鑽的客戶,亦或者一個懶惰的人。現在的我們就要千方百計「討好」未來的我們,給予充足的理由,讓未來的我們買走手中的知識。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做好筆記的內容,使其有足夠的吸引力。

  其次 TIAGO FORTE 在文章中提出了「筆記原子化」:

筆記應該具備「原子性」,每個原子有自己的特性,並可以隨時組成更強大的元素或分子化合物。

  原子可以組成分子,萬物由原子和分子構成。當我們的筆記具備了「原子性」的特點,結合雙鏈筆記,其可以自由組合,我們的知識不再是孤立的一個點,而是繪製成一張網。知識構成網時,我們的思緒就能在這張網上躍遷,從而產生更多的鏈接。

  最後,筆記需要壓縮。壓縮需要保證「可發現性和可理解性」。壓縮過度,雖具備原子性的特點,但是未來的我們無法識別其價值;壓縮不足,則內容冗長,無法吸引未來的我們注意。

  那麼我們看看 TIAGO FORTE 的實踐方式,這是在不同的時間段進行的操作。

第一層:原文。這裡可以不是原始的內容,可以是原文的鏈接,但是必須有原文的摘要。

第二層:加粗。即對原文的粗加工,將核心觀點和關鍵字進行加粗處理。

第三層:高亮。當我們再次回看筆記時,將「最有價值」的內容進行高亮處理,高亮將會比加粗更加明顯。

第四層:總結。這裡就要借用費曼學習法,用自己的話總結對當前筆記的理解。

第五層:分享。第四層的費曼學習法是面對自己的,如果我們有輸出的需求,可以是利用文字或者多媒體,將學到的內容講給其他人,費曼學習法將發揮更強大的作用。

  漸進式總結是一種指導理論,上面的五層並非都要執行,如何確保在不丟失重點的情況下跨時距傳輸知識才是重點。

  這裡附上我的實踐操作:網頁 (HTML) 閱讀工作流 —— 漸進式總結

增援未來#

​​
image

  漸進式總結已經很好地闡述了如何學習和歸納學到的知識,那麼要想能夠隨時調用,除了設計查找方便的筆記工具外,我們還要將知識的線索存儲進我們的大腦。費曼學習法是一種很好的方式,除此之外,我們還要借用間隔重複的方法。

間隔複習:只記憶一次,終究會遺忘,每隔幾天就複習一下才能記得更牢。

  我們可以利用已有的工具來幫助我們實現這個方法,例如 Anki、SumperMemo。將我們通過漸進式濃縮的筆記製作成卡片,添加到記憶輔助工具中,每天安排好複習,經過一段時間的重複,這些知識就會在我們的大腦中留下線索。當我們需要的時候,隨時可以回憶起內容,並且可以找到原文,實現增援未來的目的。

  如何科學制卡歡迎大家關注葉峻峣
的文章如何寫出好卡片:如何寫出好卡片:利用間隔重複創造理解 - 知乎 (zhihu.com)

  我個人使用思源筆記作為知識管理工具,思源筆記自帶了間隔重複的閃卡功能。

最後#

  梳理終身學習的理念,未來的你,需要現在的你去「增援」。

  除去向外求,我們還要向內求 —— 覺察。也就是進入知道自己不知道的階段,包括本文涉及一些不常見的術語,之後我會寫文章一一介紹。

  ‍

載入中......
此文章數據所有權由區塊鏈加密技術和智能合約保障僅歸創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