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項目推進的過程中,尤其是項目衝刺階段,必然每天穿梭於各種事物之中。但是如何做到忙而不亂,有序處理各種事務,是值得思考的。
任務管理通常分為兩種:有時間屬性的日曆事項和無時間屬性的待辦任務。前者以時間為軸,實際是如何安排自己的時間並高效利用,通常對應各種日曆工具。後者以具體的事件為核心,並將完成作為重點,通常對應待辦清單。
看似二者有所區分,但是實際中,二者是無法分開來對待的。比如我們需要參加一場工作會議,假設我們只是聽眾,那麼在日曆上記錄好這件事,到時候參加即可。但是如果我們的會議的主持者或者需要深度參與並發言,我們不僅僅是讓日曆提醒我們按時參加會議如此簡單了,會議會關聯到會議的準備、會議的安排、會議的記錄、會議結束後的跟踪等待辦事項。現實是複雜的,事件互相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所以待辦清單和日程安排是密不可分的。如同下面這張圖 [1]。
根據我的觀察,很多人通常使用手機或者電腦日曆工具和待辦清單工具來完成任務管理。往往這二者是不同的軟件,是割裂開來的。比如寫畢業論文,我們要完成整篇論文這個任務,也要在具體的日期安排查找文獻、數據分析、整理筆記等工作。借用日曆和待辦工具,整個畢業論文的任務管理將是混亂的。或者還有很多人將所有的東西「記載」於紙質筆記本上,不過如此記錄是線性的,後面的內容很難關聯到前面的內容,前面的內容也無法「增援」未來 [2],無法很好的跟踪任務進度。
甚至有人「企圖」將所有安排記在自己的大腦中,但是如同魚只有七秒的記憶,人又何嘗不是呢。人腦能夠同時處理的事件數量是有限的,在 4 到 6 個之間,超過這個數量我們就會把之前的內容丟棄。所以借助外部工具來進行任務管理是很對的,如此將我們的大腦從記憶工作中解放出來,專注於任務的處理。
從上面的描述中我們發現任務管理中事件和時間是密不可分的,那麼我們借用下 ppip 對此模型的命名:時間 - 事件模型。
如何從時間和事件兩個維度來做任務管理,傳統的工具必然無法滿足需求了。「雙鏈」工具應對此項工作太得心應手了。
接下來以我自己為例,介紹下我是如何應用時間 - 事件模型來做任務管理的。
首先介紹一下我使用的工具 ——workflowy [3],這是一款極簡的大綱型筆記工具,支持多平台、多設備的使用同步。它沒有複雜的頁面,點擊 ➕ 即可創建節點,enter 加上 tab 和 shift+tab,就可以開始記錄自己的想法了,毫無心理壓力。加上鼠標,就可以輕鬆拖動節點到任何你想要它存在的地方,隨意調整層級。
這是其官網的首頁的介紹語,深得我心。當我有新任務時,敲擊回車即可快速記錄,無需考慮將其,先記在說。有 workflowy 絲滑的節點拖動,可以為後期的整理兜底。
首先以「論文寫作 —— 以「工作記憶」為主題」單個任務為例,介紹一下如何利用 workflowy 配合時間 - 事件模型進行任務管理。主要有兩種模式 1. 以任務主題為主節點;2. 以日期為主節點。二者並非對立,而是相輔相有機結合的關係。
首先根據論文寫作這個大主題,我們可以大致安排各個階段的任務。然後根據初步計劃分配一下未來幾天的任務,並在具體任務的後面標註日期。如此一來我們對論文寫作的進度有了把控。
當然現實往往不會按照我們所計劃的發展,這也是生活的常態。繼續上面的論文寫作任務,如若某天突然有機會可以採訪到某位「大佬」,除了將該事件安排到對應的節點下,也可以直接通過「雙鏈」將此事件傳遞到對應的節點。具體操作如下:在最下面的節點添加「採訪 XX,時間2024-06-26」,然後鍵入符號 [[ ,隨後輸入需要關聯的父節點,即可完成雙鏈的關聯。具體效果如下。查找資料這件事,不管是計劃好的任務還是突發的任務,皆可彙總於此。
現實不僅僅是意外頻出,更是各種任務、事件交織一起。我們也不可能只有論文寫作一項任務,借用下上面的示例背景,除了寫論文外還要找工作。我們可以先建立一個「找工作」的父節點。通常我會建立一個 #today 的標籤作為父節點,然後將其作為收集箱使用。具體示例如下。通過雙向鏈接,每日任務都可與父節點一一關聯,在父節點下面也可查看關聯的任務。如此一來,每日任務一目了然,也可隨時跟踪項目的進展。
除此之外,workflowy 的檢索功能強大,可以根據日期篩選出對應的節點,這樣就不用擔心記錄在各處遺漏任務的情況了。
通過上面的案例,我們可以看到時間和事件聯繫起來了,而且不同的任務之間也不再讓人眼花繚亂,無法適從。通過大綱和雙向鏈接,我們把每日任務彙總到了對應的主題下。當我們有了上帝視角,大腦必然會輕鬆很多,將「算力資源」傾斜於任務的處理而不是任務的安排。
以上便是我對於時間 - 事件模型的拙見和 workflowy 的實踐。其實我自己寫完發現講的不夠清晰明了,但是我不能等到一切到完美了再發表這篇文章。這是「費曼學習法」教會我的,此處插個廣告「費曼學習法」是最最最好的學習方法。
期待各位的反饋!!!
[1] 原圖來自 ppip 的一次網絡直播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VA411M7bw/...
[2] 增援未來的這個概念來源於劉慈欣的科幻小說《三體》。
[3] 感謝 pimgeek 推薦的 workflowy 。 https://web.okjike.com/originalPost...